除夕:一夜连双岁

易安殿 阅读:15 2023-02-26 12:22:05 评论:0

除夕,又称大年夜、除夜、岁除、大晦日,是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天。

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,有三十天,所以又称大年三十、年三十、年三十晚、年三十夜。而十二月小月时为二十九天,有些地区则改称二九暝。

除夕之“除”字,本义是“去”,引申为“易”,即交替;“夕”字本义是“日暮”,引申为“夜晚”。因而“除夕”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,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。

除夕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逐除。《吕氏春秋·季冬记》记载,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,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“疫疬之鬼”;除夕之名称,最早见诸西晋周处的《风土记》。

除夕是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”,古人非常重视,多有吟咏。

唐代零陵人史青,聪敏强记。唐玄宗开元初年,曾上书自荐能诗,云:“子建(曹植字)七步,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。”唐玄宗李隆基试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笼等诗,史青应口而出。皇上大加称赏,授左监门卫将军。今仅存《应诏赋得除夜》诗一首。

诗云:“今岁今宵尽,明年明日催。寒随一夜去,春逐五更来。气色空中改,容颜暗里回。风光人不觉,已著后园梅。”确实写得很妙。

除夕成了冬和春的分水岭,过了除夕就是春天,体现在景物上是“风光人不觉,已著后园梅。”体现在人身上是“春衣试稚子,寿酒劝衰翁。”(唐刘长卿《岁日作》)

唐孟浩然 《除夜有怀》:

五更钟漏欲相催,四气推迁往复回。

帐里残灯才去焰,炉中香气尽成灰。

渐看春逼芙蓉枕,顿觉寒销竹叶杯。

守岁家家应未卧,相思那得梦魂来。

诗人描述了人们聚守除夕夜的情形。

唐白居易《除夜宿洺州》:

家寄关西住,身为河北游。

萧条岁除夜,旅泊在洺州。

诗人除夕夜身在异地,难免乡思之情,言简意赅。

宋郭应祥词:

立春、除夕,并为一日,此事今年创见。

席间三世共团栾,随分有、笙歌满院。

一名喜雪,二名饯岁,三则是名春宴。

从教一岁大家添,但只要、明年强健。

恰逢立春节气和除夕在同一天,又是三代共度除夕,词人喜悦之情充溢字里行间。

南宋陆游 《除夜雪》:

北风吹雪四更初,嘉瑞天教及岁除。

半盏屠苏犹未举,灯前小草写桃符。

除夕降雪,诗人认为是吉兆,心情很好,写诗以记之。

此文为星*座网文章,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!

网址:https://www.yadoura.com/post/58456.html

声明

除夕:一夜连双岁》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,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,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,如内容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,请来信告知,我们第一时间删除!

发表评论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