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颇族的文化历史

易安殿 阅读:22 2023-01-31 18:12:58 评论:0

  景颇族的人们对于在服饰上的历史也是有着一些文化,而且对于历史上的族源来看都是有着一些比较重大的文明,对此景颇族的文化历史到底如何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。

景颇族的文化历史

景颇族的文化历史

  景颇族的相关服饰历史

  妇女戴银首饰越多表示越能干,越富有。有的妇女还爱好用藤篾编成藤圈,涂有红漆、黑漆,围在腰部,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。景颇族男女老少均喜欢嚼烟草、芦子、槟榔和饮酒,熟人相见则从筒帕里拿出竹筒倒一杯酒相敬。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园领上衣,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,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。妇女穿黑色对襟,下着黑、红色织成的统裙,腿上带裹腿。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、银片,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,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,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。

  景颇族的历史文化探究

  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、羌有关,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,7-9世纪沿横断山脉南迁。东部景颇在澜沧江以东,金沙江地区;西部景颇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。15-16世纪,由于战争大量的东部族人大规模西迁;16世纪后大量移居德宏地区,多与德昂、阿昌、傈僳、汉等民族杂居。现在的景颇族中景颇支、浪峨支、瓦支、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。

  景颇族主要有五个支系,即景颇、载瓦、勒期、浪峨(浪速)、波拉。多数地区不同支系的人杂住在一起。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,载瓦等四个支系的语言比较接近,同属藏缅语族缅语支。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,系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,前者创制于19世纪末,后者创制于1957年。

 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。唐代,其先民以“寻传蛮”、“高黎贡人”见诸于汉文史籍,自元、明、清至新中国成立前,又先后出现了“峨昌”、“遮些”、“野人”等名称。新中国成立后,经民族识别,确认为景颇族。推荐阅读:锡伯族的文化历史

  

  景颇族远古大迁徙

  为破解景颇族的迁徙之谜,2002年至2009年期间,景颇族文化研究学者李向前4次组队北上内蒙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西藏等地寻根。在历经对宝鸡天台山、西安半坡遗址、青海日月山、西藏邦达、红山文化遗址、四川三星堆等地艰辛的考察后,他寻找到了许多与景颇族紧密相连的实物证据,使景颇族创世纪《目瑙斋瓦》中的一些记载得到了印证,更由此推演出了一条远古景颇族的迁徙路线。

  有一对兄妹,哥哥对妹妹说:“妹妹呀,你留在家,让我‘出嫁’吧。”哥哥“出嫁”时,需要挎长刀,带弓箭、斧头、凿子,带上了犁,还要牵拉犁的牛。若哥哥“出嫁”,要的东西太多,等的时间太长。妹妹便对哥哥说:“哥哥呀,你‘出嫁’太慢了,还是让我‘出嫁’吧。”妹妹说完,带上捻线就“出嫁”了。从此,大地上的人们,女人开始嫁男人。

  此外,《目瑙斋瓦》中更提到了“阴阳论”,提出阴阳平衡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,同时,认为有男就有女,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生命。这与老子的阴阳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,但时间上却早于后者。据李向前介绍,《目瑙斋瓦》中的形容词相当丰富且简练,同时有很多古语,类似汉语中的文言文,凝聚了不同时期的语法特点。 推荐阅读:高山族的文化历史

  

网址:https://www.yadoura.com/post/13294.html

声明

景颇族的文化历史》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,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,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,如内容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,请来信告知,我们第一时间删除!

发表评论
搜索